本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她记录了我们的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英勇奋斗和牺牲。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该铭记这段红色记忆,追寻着先烈的足迹继续前进,谱写时代新篇章。
探访赣江源镇青少年社会实践点
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7月15日上午,“智铜道合”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孕育无数革命故事与英雄传奇的赣江源镇。赣江源镇是一个红色资源名镇,辖内有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第十三军军部旧址、红五军团医院旧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临时会议旧址、共大礼堂等红色遗址。在赣江源镇赖璇、赖雅丽两位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开始了一场充满敬仰与探寻的红色之旅。
探寻红韵秋溪,重温革命历史
沿着走汀州,走过红军路,穿过红军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秋溪整编纪念馆。秋溪整编纪念馆由秋溪整编地纪念馆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等部分组成。秋溪整编地纪念馆位于赣江源镇秋溪村背屋,由赖氏家庙明禋堂和孔良公祠秩序堂两座赖氏祠堂组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
纪念馆完整记录了秋溪整编事件:1931年12月,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将领的带领下,在赣南苏区发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1.7万余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并被授予番号红五军团。随后,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五军团在石城秋溪、龙岗、瑞金九堡一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整编,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秋溪整编”。
秋溪整编是我党第一次成建制将一个军团的旧式军队改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是“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探访军团整编史,缅怀先烈精神
随着讲解员步伐,实践队一行来到了红五军团整编广场。
1931年12月22日,在广场附近举行了整编胜利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出重要讲话,指出了宁都起义的重大意义和今后军阀制度任务。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在这里队员们实地参观了旧址与展馆,赖璇同队员们介绍说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将领都曾在这里办公指挥战斗。
同时,这里曾经容纳了五十多户人家,那时的生活痕迹还保留地十分完整。看到这些生活痕迹,我们仿佛能听到时间的低语,看到那些生活的瞬间。
红色讲堂见证初心,重温誓词铸就忠诚
在爬过一段缓坡后,映入队员们眼帘的是由四棵苍翠老树环抱起来的红色讲堂。
四棵古树象征着四位将领: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黄中岳。他们如同守护神一般守护秋溪。在红色氛围的感染下,队员们坐在排列整齐的座椅上齐唱红歌,诉说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对红色文化的深深热爱。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中党员在党旗下郑重举起右拳,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走进太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开展主题团日
为学习太雷精神,感悟信仰力量,7月15日下午,“智铜道合”社会实践队横江镇政府干部朱俊华的带领下走进太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开展“学习太雷精神,感悟信仰力量”主题团日活动。
太雷县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兼第一任团中央书记张太雷同志而设立的。1933年3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设立太雷县,其苏维埃政府驻此办公。
太雷精神
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1927年12月12日),原名曾让,字泰来,参加革命后初名春木、椿年,后改太雷,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
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身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实践队员驻足凝视
太雷县苏维埃政府内设土地部、粮食部、军事部、文教部、政治保卫局、工农检察部等部门,全面开展借粮筹款、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等工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在太雷县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实践队员们通过现场参观、听讲解的方式,重温革命先辈感人事迹,探寻先辈们筚路蓝缕、忘我奋斗的艰辛革命历程,让大家对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和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队员们实地参观体验旧址内战士们曾居住过的房屋,细细品味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深刻感受到了张太雷坚定的革命信仰,这段历史不仅铭刻在了这座建筑上,更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队员的心中。
英雄已逝,英魂长存。如同一声巨雷从天边滚过,张太雷以他卓越的才华、高昂的热情和年轻的生命,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显示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无比的力量。他辞世已近97年但今天重读他的战斗业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巨雷”的震撼。
如今太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该基地占地2000余平方米,利用旧址复原的方式,通过文字、图表、历史照片、情景绘画等形式,再现苏区人民、苏区红军为建立红色政权、解放劳苦大众、夺取革命胜利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付出的重大牺牲。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重温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我们要接过时代的火炬,永志不忘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为建设更加富强繁荣和谐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文/陈佩彤 曾珊珊 图/施云豪 董俊杰 审核/段龙云 黄谷谷 王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