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聆听全国劳动模范肖冬样镜头里的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作者: 时间:2025-07-15 点击数:

本网讯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这种中国最古老的野鸭已在地球生存1000多万年,堪称活化石般的孑遗物种。它因两胁羽毛有黑色鳞纹,得名“鳞胁秋沙鸭”;头顶由硬毛组成的羽冠,形似满清官员的花翎,独具特色。后来因被发现原产地为吉林长白山,最终定名“中华秋沙鸭”。

10FE7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走进沙湾村党群服务中心,聆听全国劳动模范、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上清镇护林员兼中华秋沙鸭巡护员肖冬样,讲述他镜头下守护“鸟中大熊猫”的故事。

182C1

肖冬样结合自己护鸟时的深切体会,讲述了十年来日复一日坚守中的趣闻,也聊起了守护路上遇到的种种难处。

迷彩服、雨鞋是他的日常装备,肩上总背着相机和三脚架,口袋里装着干粮——这是肖冬样巡护时的标配。每天清晨四五点,他便骑半小时电动车到林区,再沿鹰厦铁路步行30分钟,换乘竹筏渡过泸溪河,穿越茂密山林,最终抵达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点。

这样的巡护,每天要持续8小时以上,一包干粮、一个水壶、一把砍柴刀、一部望远镜就是全部家当。19年来,他日复一日踏霜而出、披星而归,全凭一份责任心坚守岗位,用镜头记录着“鸟中大熊猫”的生存轨迹,也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热爱。

15CE3

实践队员曾文豪提问:印象最深刻的困难?

他回答道: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带来的身体考验和风险;和家人问题,常遇不理解甚至冲突;长期守偏远地方,设备和资金也可能不够用。

下一步,肖冬样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搭建人工鸟巢,在圣井山为中华秋沙鸭营造更适宜的栖息与繁殖环境。

最后,肖冬样寄语我们:做好自己!

189C9

全国劳模肖冬样十年如一日坚守护鸟一线的精神,正是三下乡实践队员们需要潜心学习、用以自勉的榜样。


文 图/ 钟章亮 审核/ 朱丽琪 汪涵荇 黄谷谷


院长信箱:9820228821@jxust.edu.cn  联系电话:0701-6229623  地址:江西省鹰潭市信江北大道58号  邮编:335000

Copyright © 2022  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